贝博® BBoxiProbe® 组织活性氧检测试剂盒是一种利用新型荧光探针BBoxiProbe® D01进行组织活性氧检测的试剂盒。本试剂盒中的BBoxiProbe® D01 ROS探针为绿色荧光的活性氧探针,具有488 / 520nm的最大激发/发射波长。 贝博® BBoxiProbe® D01 ROS探针在组织中活性氧存在的条件下,被氧化生成绿色荧光物质,绿色荧光强度与组织内活性氧水平成正比,检测D01产物的荧光就可以知道组织内活性氧的水平。 在激发波长488 nm,发射波长520 nm附近,使用荧光分光光度计、荧光酶标仪等检测D01产物荧光,从而测定组织内活性氧水平。 一般最好使用新鲜组织样本检测活性氧,反映的是组织当时的活性氧状态。冻存的组织样本的ROS在长期冻存过程中会损失掉,有条件的话就使用新鲜样本,不建议使用冻存的组织样本。已经冻存的组织样本中残余的ROS也可以用本试剂盒检测。 活性氧(Reactive oxygen species, ROS) 包括过氧化氢(H2O2,Hydrogen peroxide)、羟基自由基(•OH,Hydroxyl radical)、单线态氧(1O2,Singlet oxygen)、一氧化氮(NO,Nitric oxide)、超氧阴离子(•O2-,Superoxide anion)、过氧化自由基(ROO• ,Peroxyl radical)、过氧羟自由基(HOO• ,hydroperoxyl)及其下游产物过氧化物过氧亚硝基阴离子(ONOO-,Peroxynitrite anion)、ClO-和羟化物等,参与细胞生长增殖、发育分化、衰老和凋亡以及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。 活性氧(reactive oxygen species,ROS)的产生主要是氧化磷酸化的结果,在呼吸链中,在某些位点会有“泄露”的电子直接和氧气或和其他电子受体反应,在酶或非酶作用下引发一系列反应生成不同种类的活性氧:“泄露”的电子最初和氧气反应生成超氧阴离子自由基(O2•-)(图1A)。超氧阴离子遇水生成H2O2(图1B),同时过氧化氢也可由氧气在单胺氧化酶(monoamine oxidase,MAO)的作用下生成(图1C),生成的过氧化氢在髓过氧化物酶(myeloperoxidase, MPO)的催化下与Cl-反应可生成ClO-(图1D),在铁或铜离子的催化下发生Fenton反应生成OH•(图1E),超氧阴离子遇氮氧化物反应生成ONOO-(图1F)。这些生成的高氧化活性的物质统称为活性氧。 BBoxiProbe® O系列活性氧探针具有多种颜色可以选择,可根据情况对样品进行多色标记实验。除了本试剂盒的绿色荧光探针,贝博® 还可以提供红色、蓝色、深红色荧光的活性氧检测试剂盒。 贝博® 还可以为您提供各种组织、细胞样本、切片样本的活性氧、活性氮等各种颜色的检测试剂盒产品。
2.可以根据需要分装后冻存。
3.探针为DMSO溶液,在2-8℃时是固体状态,冬季气温较低时为凝固状态,极易粘附在管壁、吸头壁。注意需要加热融解,从冰箱取出后恢复至室温或37℃短时间水浴,变成液体状态后离心至管底部再开盖。
2.背景低,灵敏度高;
3.线性范围宽,使用方便。
2.离心机
3.移液器
4.冰箱
5.冰盒
2.吸头
3.一次性手套
4.荧光检测专用黑色96孔板
2.BBoxiProbe® D01探针染色液为DMSO溶液,冬季气温较低时在室温时为凝固状态,极易粘附在管壁、吸头壁。注意需要加热溶解,吸头也需要放在培养箱预热,否者容易再次凝固在吸头内壁产生损耗。
3.使用前,先将本品取出回温至室温,并对其进行简短离心使DMSO溶液集中于管底。
4.尽量缩短探针标记后到测定所用的时间,以减少各种可能的误差。
5.必须使用荧光检测专用的黑色96孔板。
根据样本数量,用纯水将D01探针10倍稀释。充分混匀,备用。
样本处理:
1. 刚取得的新鲜组织样本用PBS洗净。
2. 准确称取50 mg或100 mg组织样本,加入500 μl-1 ml匀浆缓冲液A,用匀浆机/匀浆器充分匀浆。
3. 在100×g,4℃离心5分钟,取上清备用。
样本检测:
1. 在96孔板中加入190微升匀浆上清液、10微升D01探针,用移液器吹打,使之充分混匀。
2. 在37℃避光孵育30分钟。
3. 置于酶标仪中,后于激发波长为488 nm、发射波长530 nm检测荧光强度。
蛋白定量:
1. 另取50微升上清匀浆液,用PBS大约稀释30倍。
2. 取100微升进行蛋白定量。
结果处理:
以荧光强度(RFU)/蛋白浓度(毫克蛋白)表示组织活性氧强度。
Anti-recurrence/metastasis and chemosensitization therapy with thioredoxin reductase-interfering drug delivery system
Biomaterials 2020 (IF=10.273)
2.Gang Zhong et al.
Dopamine-melanin nanoparticles scavenge reactive oxygen and nitrogen species and activate autophagy for osteoarthritis therapy
Nanoscale 2019 (IF=7.233)
3.Qi Zhang et al.
Comparative transcriptomics and transcriptional regulation analysis of enhanced laccase production induced by co-culture of Pleurotus eryngii var. ferulae with Rhodotorula mucilaginosa
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2020 (IF=3.67)
4.Yu ChenJing et al.
Zinc Deficiency Promotes Testicular Cell Apoptosis in Mice
Biological Trace Element Research 2019 (IF=2.431)
-
优惠促销
Promotion
-
轻松下单
Order
-
在线留言
Online message
-
帮助中心
Help center